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徐向春:“十四五”迎來鐵礦石破局窗口期
發布日期:2021-2-3 來源:我的鋼鐵
中國鋼鐵工業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隨著國際形勢發生改變,原料供應安全問題被擺在了臺面上,尤其鐵礦石供應受制于人、步步被動,成本上漲導致鋼鐵企業生產利潤被不斷蠶食,那么“十四五”期間存在解決的契機嗎?
系列報道的第二篇,來聽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聊聊,該如何破局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80%的難題——
問:近期鐵礦價格大漲至176美元/噸,居歷史高點僅一步之遙,刺激了社會各方的神經,再次引發對鐵礦石進口礦依存度過高的擔憂。那么看待這一問題?
徐向春:中國鐵石進口依存度超過80%,其實依存高本身并不是問題。由于資源稟賦差,決定了中國必須主要靠海外鐵礦石來滿足鋼鐵工業發展需要,這是不可回避的現實。
真正的問題于,中國鋼鐵業在鐵礦石供應鏈中,作為供應鏈末端的買家,幾百家鋼廠猶如一盤散沙,對上游資源供應少有參與,導致高度集中地依賴于四大礦山的供應。十多年來經驗表明,鐵礦石供應的脆弱性和價格劇烈波動威脅到中國鋼鐵產業安全,甚至對經濟穩定運行也產生不利影響。
反觀日本、韓國等國家,其鋼鐵工業所需鐵礦石100%依賴進口,但是這兩個國家積極布局海外礦山投資,通過多條渠道、多種方式,形成了長期穩定供應的機制和體制。如日本有一半以上鐵礦石是從其境外投資的礦山采購,既可穩定進口來源,又能獲投資利潤。
因此說,高進口依存度并不值得擔憂,更值關注的是中國如何主動地參與到礦山開發投資,逐步建立保障鐵礦資源穩定供應的有效機制。
問:中國2003年超過日本,成為鐵礦石最大進口國。據了解,中國鋼鐵業很早就把“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作為長期戰略方針,為何卻在海外鐵礦供應方面給人的印象是無所作為?
徐向春:關于海外投資礦山,其實中國起步并不晚。1987年,中鋼集團與力拓合作開發恰那鐵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所獲得權益礦一度占進口比重的近一半;1992年首鋼收購了秘魯鐵礦;2000年以后,寶鋼、武鋼等鋼廠分別以財務投資參股方式參股巴西、澳大利亞的礦山,獲得部分采購權。在政策方面,2005年《鋼鐵工業十五規劃》中提出:“我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必須從全球范圍來考慮鐵礦石資源的穩定供應,要建立穩定的供應渠道,實行多國別政策,并采取一般貿易、長期購礦合同等多種貿易方式,鼓勵企業在國外合資辦礦”。但是總體來看,十多年來,海外鐵礦投資進展緩慢,成效不大,目前海外權益礦占進口量的不足20%,在10億噸的進口體量面前顯得杯水車薪。
為何海外礦山投資“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原因很復雜,其中重要的一點是缺乏清晰的長期戰略規劃。這體現在兩方面:
一,對需求前景估計不足,長期以來,對中國鋼鐵消費需求預測始終偏低。以十五規劃為例,預測2005年鋼鐵消費量1.4億噸,但實際達到3.5億噸。十三五預測2020年粗鋼消費量7億噸,而實際消費量約10億噸。保守的預測與實際情況相差太大,也直接大大低估了鐵礦石需求。大致估算,2005年鐵礦石預測比實際需求低3.3億噸,2020年低4.7億噸。過于保守的預測必然影響到長期規劃,也使鋼廠對鐵礦石供應產生樂觀情緒,認為鐵礦投資利潤低回報周期長,不愿意投資,在礦價徘徊在40、50美元時,許多送上門的投資良機白白地被喪失掉。
二,對海外開發功課做的不夠。礦山投資周期長、投資大,風險高。尤其是在國外投資,還要面臨包括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勞工風險、環保風險等多重風險,這是企業在國內不曾遇到的。由于“走出去”的企業對前期投資風險評估不夠,匆忙決策,導致大量投資爛尾。據中鋼協披露,我國企業在海外的權益鐵礦石資源量超過240億噸,但是建成投產的權益礦不足兩億噸,其中的艱辛可見一斑。
問:近期相關部門提到了“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但現下62%澳粉指數已創九年新高,會不會高位接盤、重蹈覆轍?
徐向春:這確實是個有趣的問題,在目前鐵礦石的價格,如果尋找投資項目,投資成本和風險當然很大,但是要反問一句,為何不在礦石價格較低時候做出投資決策?這種前怕虎后怕狼的心理還是折射出了對鐵礦石問題缺乏長期戰略考量,這里不再贅述。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二十多年來,在全球化不斷推進大背景下,國際貿易通暢,以往盡管鐵礦石供應有時緊缺,鋼廠雖然報怨價格太高,但是能夠買到。然而,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不斷興起、民族主義抬頭,國家關系重新定位,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構風險。中國進口鐵礦石來源八成以上集中在兩個國家,其中的風險之大不可不察。因此應當以“底線思維”重新審視:現在不是鐵礦價格高不高的問題,而是應該考慮有沒有的問題。有了“底線思維”才能建立長期戰略,確立對海外權益礦投資和開發的規劃。
問:目前中國鐵礦石進口量接近12億噸,海外投資開發礦山道路又如此坎坷且漫長,這種被動局面是否還有緩解的機會?
徐向春:盡管長期以來中國鋼鐵業在鐵礦石供應方面受制于人,步步被動。但是我們不必氣餒,應當看到有利因素正在積累,一是鋼鐵需求基本飽和,意味著對鐵礦石需求也將飽和。二是中國企業所參與的大型鐵礦項目正在推進,項目開發一旦啟動,將大幅度增加中國海外權益礦比例。三是中國廢鋼產生量進入快速增長期,必然擠占進口礦市場空間。因此,只要我們積極行動,有所作為,“十四五”期間將迎來破局窗口期。
問:關于鋼鐵需求飽和問題,我們上期進行了討論,關于后兩個因素,您能展開再談一談嗎?
徐向春:我們先談鐵礦項目開發。增加海外權益礦方面,有兩個途徑:分蛋糕和做大蛋糕。所謂分蛋糕就是收購或者參股海外已有礦山,在存量上做文章。做大蛋糕則是投資新礦山,屬于增量概念。在需求基本維持穩定前提下,供應增量對改善供求關系、提高中國鋼鐵業議價能力有很大積極作用。因此未來應著重在增量上下工夫。
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當中,提出打造1-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海外權益鐵礦占進口礦比重超過20%。
根據這個要求,應該加快推動西非、西澳等境外特大型鐵礦項目建設,加強與俄羅斯、緬甸、哈薩克斯坦、蒙古等鄰國鐵礦石資源合作。尤其是幾內亞西芒杜項目,據媒體報道,中國企業取得明顯進展。如果項目投建產,產量能達到1.5億噸左右,這對抑制鐵礦石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問:西芒杜鐵礦位于幾內亞東南部山區,總儲量累計超過100億噸,鐵礦石平均品位65%,被認為是世界上尚未開采的儲量最大、礦石品質最高的鐵礦。不過,考慮到幾內亞國內基礎設置條件不佳、政治局勢和社會環境等實際情況,投資礦山還是存在風險,項目一直以來頗具爭議。
徐向春:從公開消息看,過去幾年,國內企業主動牽手其他兩個國家多家企業組成“贏聯盟”,2019年獨家取得了西芒杜鐵礦1號和2號礦。在海外優質鐵礦資源已經很少的情況下,能中標該項目實屬難得。目前,國內很多鋼企對開發西芒杜鐵礦石興趣濃厚,正在積極與“贏聯盟”溝通,意在參與1號、2號礦塊的開發。另外,西芒杜鐵礦項目3號、4號礦塊由力拓控股,中國鋁業集團和寶武集團均持有其中的股權,這兩家行業龍頭企業都在積極推動3號、4號礦塊盡早開工建設。
這個項目投資巨大,據稱高達300億美元。從項目資金需求、配套基礎建設、政策和商業風險等方面,涉及國家之間利益,不是一、兩企業所能承擔的,也并非一個行業所能應對的。必須獲得政府的理解和政策支持。
再次以韓國和日本鋼鐵工業為例,這兩國都通過政府層面協助獲取海外權益礦:韓國以政府支撐體系為中心,通過一定法規及技術和財政上的支持推進參與海外資源開發;日本政府早前通過銀行實施融資專門用于資助日本企業到海外探查、開發鐵礦石資,規模達萬億日元。
總之,大型海外礦山投資項目的對進的推進不僅僅靠幾家大型鋼廠和某個行業,政府層面上的支持、協調不可或缺,涉及多個方面如稅收、融資、采礦、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各方面的利益都得到保障,成功率才有望提高。我們期待西芒杜和其他礦山項目能夠快速、有序推進,雖然存在風險,但這是改善鐵礦石被動局面必經之路。
作為主要的鋼鐵原料之一,提高廢鋼利用直接減少鐵礦石需求,目前大量增加廢鋼使用的時機已經成熟。
相關新聞
最新資訊
最新產品
粉末冶金企業